教育部联合印发健康指南,中小学校内不得设置小卖部超市,为何? 今日快讯

近日,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市场监管总局、体育总局,制定印发《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》,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:


【资料图】

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、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,不得售卖高盐、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。不得对含糖饮料、调味面制品等零食进行广告宣传。

为何明确规定“中小学校内不得设置小卖部、超市”?

校内食品安全事关重大,必须确保“万无一失”。

2017年2月24日,贵州省凤冈县何坝第四小学,发生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,导致13名学生需到医院接受治疗。

该事件原因或与学校食堂的食材有关,因为根据家长拍到的视频照片,部分猪肉已经发霉,大蒜也开始长芽、变霉。

比如有张照片显示,猪肉上的检疫章为2017年2月2日,但标签上的日期显示为2017年2月24日。

无独有偶,2018年4月3日, 一则“湖北鹤峰县中学生出现群体性中毒事件”的视频引发关注,网传视频显示:数十名青少年在医院大厅排队,候诊区有学生正在输液。

据爆料人称,大量学生在学校超市内购买食物,食用后身体不适,有人表示:

当天买的三明治,生产日期是第二天的。

4月4日晚上,当地政府正式发布通告,称这起导致65人入院中毒事件的原因已经查明,确认学生们出现的不良症状,是由糕点店鹤峰县澳美西饼店制作、县一中校内超市售卖的不洁糕点所致。

学生们正是食用了这些沙门氏菌感染的不洁糕点,才引发了急性肠胃炎,进而出现腹泻、呕吐等异常症状,直至必须入院治疗。

众所周知,很多中小学校内的小卖部、超市,一般都是承包给外部进行经营,食品安全保障上难免有监管不到位的时候。

中小学肥胖问题严重,青少年健康必须引起重视。

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,近5年间各学段超重和肥胖比例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。其中,2020年大学生肥胖率为5.5%,中小学则超过了10%。

这相当于,每10位青少年当中,就至少有1人深陷肥胖问题。

而青少年肥胖的原因,除了吃饭过快、运动不足,最主要就是营养过度:

经常吃高热量、高脂肪的食品,特别是爱吃那些油炸,饮食结构严重不合理。

而中小学生喜欢吃的不健康食品,也正是校内小卖部、超市卖得最好的,试想一下:当控制力本来就低的小孩,天天都能在学校看到诱人的零食,能抵挡住不变胖吗?

其实,除了做好校内的食品管控,校外的、家庭的健康引导同样重要,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事关国家未来,需要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

中小学校内不得设置小卖部、超市,你怎么看?

标签: 食品安全 生产日期 第四小学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印度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